2025年7月16日至18日,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小水滴·育芽”校地联合科普实践团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文政街道农林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科普活动。在丁晓萌老师的指导下,由15名本硕学生组成的团队以“青春科普力行,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为近30名中小学生带来为期三天的科学探索之旅,将高深的生命科学知识转化为趣味盎然的实践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图为丁晓萌老师主持开班仪式)
7月16日上午,开班仪式正式启动。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丁晓萌向孩子们介绍了小水滴团队六年来坚持科普初心与校地合作的成果,强调实验安全,并鼓励孩子们勇敢探索。破冰环节中,“自画像介绍”“队徽设计”等游戏迅速拉近了孩子们与志愿者之间的距离,“梅烦恼队”“百花盛开队”等充满童趣的队名和设计,展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小朋友们设计队徽)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实践团成员巧妙利用生活常见物品,设计出一系列富有趣味和启发性的实验:塑料瓶中的碎纸屑随玻璃棒舞动,揭示静电的奥秘;盐水中浮沉的鸡蛋成为浮力原理的生动教材;切开苹果后的变色现象,让孩子们直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白醋与小苏打相遇瞬间吹起的气球,展示了二氧化碳的神奇;“水果电池”实验更是让柠檬点亮二极管,引起阵阵惊叹。孩子们还亲手从香蕉中提取DNA,触摸生命遗传的密码,感受生物科学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通过角色扮演讲解氧化还原的原理)
(图为小朋友在进行滴定实验)
(图为实践团成员辅助小朋友们进行静电实验)
(图为小朋友在合作提取香蕉DNA)
课程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更融合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孩子们在“番茄护手霜”工作坊中学习天然护肤品的制作,并将成品作为爱心礼物赠予家人;“皮影戏妙妙屋”则巧妙融入光学原理,让孩子们在非遗文化中感受科学之美。户外研学环节,团队带领孩子们走进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和森林博物馆,近距离观察植物特征、了解森林生态,通过裸眼3D技术和火灾模拟场景增强环保意识,感受自然与科技的结合。
(图为实践团成员辅助小朋友制作护手霜)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制作的皮影)
(图为小朋友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触摸黄檗树皮)
(图为小朋友们参观森林博物馆)
7月18日,活动在温馨的结业仪式中落下帷幕。孩子们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科学日记”、自制护手霜、水果电池等成果。三天的课程不仅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水滴·育芽”实践团始终秉持“专业赋能科普,校地共育未来”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彰显高校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持续将优质科普资源送入社区,助力科学教育普及与乡村振兴。
未来,东北林业大学“小水滴·育芽”团队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拓展科普内容与形式,以科学之光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图为志愿团队和家长、学生的合影)
文稿: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婷 杜继磊)
发表评论